我为什么开这个专栏
2016-7-27 星期三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本来是我在写《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构想的另外一本书。罗胖不小心帮我卖了很多书,我想也得有所回馈,所以就想到,可以把《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放在“得到”上。
许多年前,我在写《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时候,几乎是同时构想了另外一本《人人都能用英语》——这两本书目前都全文公开在知笔墨上。
你可以把《人人都能用英语》当作是《把时间当作朋友》的“践行”版。
道理这东西,说再多也没用,貌似理解了却实际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是最普遍的现象。践行,才是改变的根本——把道理想明白,按照那道理去做,看似简单,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可做到的人,就必然已经升级更新,甚至脱胎换骨。
这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实际上也一样,是《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的践行版。把时间当作朋友就能顺带用好英语,真做到七年就是一辈子,相当于早就走在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了。
《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一切都靠积累。”于是,英语这种技能,只有用起来才有积累;《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其实归结起来也只有一句话:“大脑升级靠践行”——钱这东西,赚得多与少、快与慢,取决于你的“系统效率”,再深一点,就是你的“思考质量”,因为行动永远是思考引发的。
大白话一点,就是你的观念若是不进行升级,你的思考质量就不可能提高,你的行动就不会有足够的效率。于是,结果不言而明。
35岁之前,我用说话(讲课)结结实实地改变了很多人;35岁之后,我用文字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很多人——因为网络的发展和其空前的传播效应。去年年底我发表的《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更是彻底更新了很多人的“操作系统”。现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能改变的只能更多,不会更少。
在绝大多数重要的节点上,道理这东西,之所以会在少数人身上发挥作用,并不是因为它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它在传递的时候不足够清楚,并不是因为大家没听懂——而是因为最终只有极少数人执拗的、彻底的、不折不扣地按照道理行事。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甚至更久),我会和大家一起,在这里每周更新、修订或者升级一个观念(甚至可能展开后几周)——没错,一个就够——很多极为重要的东西,从比重上看就是很低,但从权重上看就是很高,往往更改一点点,就可能发生整体上的巨大改变。
在我们沟通表达的时候,通常都习以为常,其实这里面衍生出很多重要的原则,一切不理解、困惑、矛盾乃至争吵,其实都归结于沟通或者表达不到位。我的书写原则如下,大家不妨看一看,思考一下:
-
你所表达的东西,的确是处理好的吗?
-
你处理好的东西,你确实表达正确了吗?
-
你表达正确的东西,对方真的具备理解的基础吗?
-
对方虽然能理解,他真的会接受吗?
-
对方会表示理解甚至接受,但他会真的当回事儿吗?
-
对方有疑问的地方,你准备好进一步解释了吗?
-
对方产生误解的时候,你有对应的方案吗?
-
对方驳斥你的时候,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吗?
不过,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自说自话,是没有意思也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仅会发布文章 ,也会系统地收集反馈,不仅会指定一些行动并要求读者记录,还会在这里选择一些高质量的反馈再次集结后发表出来……积极参与者,将有机会获得一些奖励,甚至是很高的奖励。
许多年前开始,我已经把《把时间当多朋友》的几乎全部版税收入,捐给了北京大学外语系。我想用知识的物质回报,去持续激励学习知识的人。我相信这也是帮助很多人提高个人效率、提升个体价值、创造效率的最直接方式。
所以这个频道产生的所有税收收入,我希望也能将被放到一个奖学金中,用于鼓励大学生学习编程知识(新生大学正在筹备软件学院)。
现在奖学金的名字还没有定,如果你对它有什么好主意,请不吝留言评论。
如果“没钱是一种病”,用奖学金激励一些人学习编程,就好像是疫苗一样,甚至可能把未来得某种病的概率降低到零。
而现在,路还很长,一块儿走呗。
看网友留言,请戳:这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