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就是捡便宜(问答01)
2016-8-9 星期二

生活的本质就是资源之间的交换,昨天我们已经列举了三个资源:
- 金钱
- 时间
- 注意力
经过上周和昨天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者的排序: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用时间换金钱的经历。但是如果在这些被迫的情况之下,你居然还主动贡献出了自己的时间,甚至是注意力,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尽可能的多用金钱换取时间,如果你竟然有机会用金钱换取注意力,那就更应该狠狠地“捞一笔”。
所以我们这周想要重点关注的就是,在这些资源进行交换时,你都犯过那些错误,又捡到过哪些便宜。
路人甲 | 去年年底,买了苹果电脑,单单打字反应速度就比旧电脑提速三倍以上,处理文件速度递增,参加培训知道了思维导图等知识整理的工具并熟练应用,节省了时间,有更多的注意力用于知识的积累。 前几天为了省停车费,停在非停车处,沾上了那个地方刷的油漆,可能得花3-400¥去打蜡处理。 |
---|---|
李笑来 | 在工具上省下的钱,都会变成麻烦回来纠缠你。在这一点上,我相信“麻烦守恒定律”。麻烦总量一定,解决麻烦只是一个分配问题。人承担一部分,工具承担一部分,人需要投入的是时间和注意力,工具需要投入的是更多的金钱。我们已经对这几个成本进行过排列,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 至于停车,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有正规的停车场,就别考虑其他的地方了。碰到诚心敲诈你的收费人员,赔了些钱是小事儿,不愉快的经历很可能影响你当天的情绪,进而影响你的注意力。而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所以下次停车时别犹豫,你冒不起这个险。 |
路人乙 | 我认为有一部分人还是不能理解拿钱买时间,换时间很重要。至少我就很难理解。 因为在现实中,这涉及到你的小时成本和单位成本的问题,通俗点讲就是现实中的单位小时的收入。比如你一小时的收入是1-300¥,那么你肯定以此衡量你的时间价值。如果花的钱超过了自己的收入,那么肯定愿意省下钱来自己去干,毕竟需要生活。而拿钱买时间是对未来的投资,与现在的现实生活需要平衡。综上我还是很难理解钱换时间最划算,也很难做到,还请老师解惑。 |
---|---|
李笑来 | 讨论任何问题当然不能回避“程度”问题,不然讨论的意义就不大。就像跑步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天天跑马拉松估计人也受不了。 什么样的程度合适呢?这个只能因人而异,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这里有一个容易掉进去的坑:不合理比较。以现在的收入水平,衡量拿钱换时间是否值得并不合理。你应该比较的其实是这两个:
也就是说你应该给这段时间未来标个价,而不是用现在的固定收入进行标价。如果按照这个方式计算,其实我们都不应该上学,因为上学的时候你几乎没有收入,每小时收入可能连10¥都没有,而同一时段花出去的学费可能比这个贵很多。 |
路人丙 | 得到是我唯一一个付费订阅的App,我一般不会花钱在任何付费App上,因为我觉得App是虚拟的,不如买纸质书实在。 |
---|---|
李笑来 | 人们普遍重视“看得见的”忽视“看不见的”。我们这个专栏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大家找出那些看不见的价值。 不论是书籍还是App,都只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而已,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承载它的形式 书籍虽然摸起来实在,但如果不能给你启发,甚至污染你的大脑,那再便宜也不应该买回家。相反一款优秀的App,更有可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节省你最宝贵的资源。 另外,我觉得:“思想这个东西是很实在的”——科学家的研究也告诉我们,“那些你践行的思想其实最终会在你的大脑皮层形成新的沟回,最终影响你的行动”——还有什么比这更实在的吗? |
路人丁 | 既然注意力如此之重要,我想问,笑来老师,婴儿需要培养注意力吗?如果需要可以从几方面入手?(我家宝宝6个月,吃奶喜欢东张西望,看你看他的) |
---|---|
李笑来 | 这里又碰到了一个缺乏耐心的朋友。中国的父母可能普遍都有这样的急躁心态,碰到了什么好东西,不管是否合适,先想着让孩子消化吸收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先把事情做好。不知道这位朋友是不是一个珍惜自己注意力的人。如果你自己平时非常注意自己的注意力成本,孩子在成长中自然会耳濡目染,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相反如果你自己在生活中就没有这样的特质,想要孩子培养专注的能力可能比较困难。 我就见过很多自己从来不读书,却一个劲儿给孩子买书的父母,这种摆样子的教育太不尊重孩子了。 最后,小孩子有对世界天然的好奇心,被各种新奇的事物吸引是必然的,父母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不会太差。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