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重新认识了枷锁

2016-8-19  星期五

dazhiruoyu
敢于选择“若愚”,才有机会“大智”。

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时时刻刻关注身边可以被关注的东西,而且非常害怕竟然有被自己漏掉的。

没有办法长期集中观察,不能长期深入思考,注意力始终放在周围发生的每件事上。这样的人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原本可以有过去和将来。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个没有前后对比的现在。这就好比那些双眼长在两侧的低级生物,虽然可以同时看到周围的一切,没有任何盲区,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被这全视角的观察方式所稀释。由于没有机会长期将目光集中在某一处,仔细认真地观察任何一点,最终导致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从未有机会发展出大脑皮层。

对于低级生物来说,生存是首要目标,所以这种全视角对于它们未必是坏事。但是对于我们人来说,不能集中注意力,长期深入思考,最终则可能导致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虽然我们的双眼已经从两侧进化到了正面,让我们有机会长期关注某一点,进而进化出了大脑皮层,但这个前提是我们能够放弃全视角,忍受那些视觉盲区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能够获得的。

虽然我们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全视角的功能,但是现代科技却弥补了这部分“不足”,甚至大大补强了这个功能。你的手机、电脑不光能让你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它甚至能让你的视野延伸到千里之外。美国的大选,巴西的奥运,这些原本都是你有全视角都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则全都近在咫尺。

于是本来有机会集中注意力观察思考的人,又因为害怕错过某种热点新闻、娱乐八卦而重新回到“全视角”状态。而这次可能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不被时代抛弃的”安全感。

不信你看你身边有多少人是在追求百分百安全感的,他们时刻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吸引,他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长期的观察、深入长期的思考——这不一定是他们的本性,这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生存这种模式有什么局限——他们就像那些动物一样,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这只不过是过分追求安全感的下场,并不是什么“造化弄人”或“命运捉弄”。

我1972年出生,80年代初我们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已经能够多少懂事儿,然后可以说亲历了吴晓波所说的“激荡三十年”,接着又是被互联网搞得天翻地覆的十多年……这期间实在是见过太多鲜活的例子,异常惨烈地证明“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是怎样将一批又一批,甚至一代又一代的人困得其实生不如死。处心积虑弄到铁饭碗最终不得不下岗,不惜调用两三代人的积蓄买个不动产成为房奴的,害怕不稳定所以甚至不惜以自杀逼自己的家人绝对不能创业的……太普遍了。

放弃小城镇里的安逸生活,违背父母安排工作的意愿,丢掉原来体制内的“铁饭碗”,这些都是为了放弃安全感迈出的重要一步。

打破原来的惯性不容易,哪怕在外人看来的一小步,对于执行的人来说都是一大步。

来到了大城市,舍去了安逸闲暇,你可能换来的是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承受了暂时的压力,你可能也学会了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请仔细阅读,我们在这里并不是主张大家要冒险。以后我们会详细阐述另外一个观点:冒险本身并不是追求成功的好方式,获取财富的诀窍之一就是不冒险。

再次请注意,集中精力仔细阅读我的措辞:

  1. 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2. 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又,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那些放弃了部分安全感的人,有更多的深入长期的思考,他们怎么可能没办法补全主动放弃的那一小部分安全感呢?他们当然有办法:他们不孤立的行动,他们选择与他人合作——或者称之为有效社交。

更深入来看,那些勇于放弃部分安全感的人,在不断地用他们的脑力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而历史上常常出现聚众屠杀那些对人类有巨大贡献者的情况,从本质来看,总是因为绝大多数不肯放弃一点点安全感的家伙们被引发了深深的恐惧感的结果。什么是大恶?所谓的大恶常常竟然只是乌合之众出于自我安全的考虑-动物都是这样的,有时候狗咬人不是因为它们凶狠,而是因为它们恐惧。

深刻理解安全感的本质真的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很多其他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观念。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话题很多,需要更新的观念同样很多,这一次我们只讨论合作和信任的本质:

  • 合作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那一部分安全感交由合作方来保障。
  •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小部分安全感。

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工合作。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品,几乎没有几个不是合作分工的产物。

万一对方不靠谱怎么办?万一对方背叛我怎么办?万一……

只要你愿意,这样的问题列出几十条甚至几百条都没有问题。不愿意放弃这部分安全感,也就意味着万事都要亲力亲为,进一步意味着没有一件事能够达到精通的水准。

小心谨慎固然没错,但是不要因此阻碍了自己的深入思考,有时候背对着对方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所谓缺乏安全感,其实就是不相信他人竟然可以不利用自己放弃的那一小部分安全感,所以只能自己去搞定百分之百的安全……这真是令人心力交瘁的状态,不是吗?如果你已经知道人们缺乏安全感的根源是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条建议是正确的:

不要与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实际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关系。

进而,我们甚至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最大的勇敢?最大的勇敢很可能就是有些人即便孑然一身的情况下,竟然还勇于放弃部分安全感。所以,你会发现,那些少数有大智慧的人,在乎的事情真的很少,害怕的事情也真的不多,在我看来,所谓的“大智若愚”,那大智慧更像是结果,不像是原因;而“若愚”才更像是原因,不像是结果。进而,如果“大智”和“若愚”互为因果的话,“若愚”作为原因的权重依然应该远远大于“大智”。

细心观察周围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可能在某方面压根就是“白痴”。而这种在某些领域内放弃当个聪明人,则恰恰可能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以他们的智商和能力,其实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优秀应该都不困难。但是如果不放弃这部分的投入,他们可能也就不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顶尖。

注意力有限,在什么方面选择“若愚”,可能就决定了哪些方面可能产生“大智”。

若真如此,那么,“勇敢”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习得的,并不一定非得天生。不过,别人教完全没有用,必须自己教自己。方法倒是很简单:尝试着主动放弃一些安全感,即便在暂时找不到能够相互交付的合作者的情况下——其实不用放弃很多,也不应该放弃很多,实际上只要放弃一点点已经足够。仔细想想罢,所谓的“傻人有傻福”,某种意义上貌似就在描述这种现象:不在意吃点眼前小亏的人,其实捡了便宜——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这些鸡毛蒜皮上,他们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去做,更重要的问题要解决……乃至于又有了另外的描述:“将军赶路,不打小鬼”。

顺带说,万一你还有机会选择,千万不要跟没有安全感的人结婚,甚至不要跟他们谈恋爱。他们不仅被“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所拖累,还会因此穷尽所有可能拖累身边所有的人——这就是冷冰冰且惨兮兮的事实,不信你就自己观察一下。相信我,出不了几天,你就会被无所不在的大量惨烈例证吓到。

看网友留言,请戳:这儿。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向上 ↑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