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04 “活在当下”VS“活在未来”

2016-8-22  星期一

huozaiweilai
根基错了的话,在上面建造的东西再华丽也可能随时崩塌。

“活在当下”,是个俗世中非常流行的建议,这个建议甚至可以使我们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可是通过上周的文章,尤其是反复读了这些句子:

它们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你还会觉得“活在当下”是个好建议吗?我猜不会。我猜你会毛孔骤然紧缩,猛打几个寒颤,并且脑子里有个声音说:“我绝对不应该让自己活在永恒的当下。”难道没有吗?

三个很平常的词:过去,现在,将来。

有没有办法活在未来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事实上,我们不仅有办法活在未来,我们也必须活在未来。对,就是必须,否则没有出路。因为活在当下,就会被永恒的困住;活在过去,就相当于永恒地困在更差的地方。所以,即使是挣扎着也要活在未来,哪怕“部分活在未来”。

怎样活在未来呢?其实这个词听起来很玄,做起来很简单:

  1. 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 这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 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 于是你提前按照这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 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 最终证明你是正确的

  7. 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预测,是少数人才能掌握的能力。理由之前也说过,大多数人是不肯放弃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于是他们不肯放弃全视角,于是他们无法长期深入关注、思考任何问题,于是别说预测了,他们没有过去,他们没有未来,他们其实甚至连当下都没有——你仔细想想,“当下”这个概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其实是相对于“过去”和“将来”才有意义的概念。更准确地讲,他们其实“只不过是就那样存在”而已。

我们先看一个很简单的预测:

  1. 长期来看,脑力的产出率一定比体力的产出率高,且高出许多个量级

  2. 体力增长的玻璃顶很明显,脑力的不知道在哪里

  3. 体力衰退的时间来的很早,脑力的来的很晚

  4. 通过暴力获得的暴利正在减少,因为大趋势来看,一定是知识更可能产生更大的暴利

也许你会想,这不是明显的事实吗?这算是什么预测!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还在读初二时候日记本里写的东西(措辞稍微做了调整)——那时候我天天泡在延庆市青少年宫摆弄那台只能跑BASIC编程语言的R-1计算机。

许多年后再看笔记本里的这些记录,知道这些点都不是惊为天人的大智慧——这些话实际上都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从书上、杂志上看来的。上个世纪整个八十年代,媒体上的主流论调之一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产力……

我当时甚至并不在意这些点子究竟是谁说的,也没有纠结过Power究竟应该指“权力”还是“力量”,只是思来想去后觉得这道理是对的,一定是对的,于是笃信

既然我相信这个道理是对的,那么,即使眼见着当时看不到特别明显的效果,但是我也能猜得出,在未来,也许是不远的未来,也许是很远的未来,那效果一定会明显而显著。

那怎么办?不管别人怎么说,我笃信这个道理,于是我就只能按照这个道理所指引的方向以及方式行动与生活。

到了2005年,读 Steven D. Levitt 的《Freakonomics》(中译《魔鬼经济学》),其中提到,纽约的黑帮已经挣不到很多钱的同时还要冒很大的生命危险,不禁哑然失笑:这是二十多年前的论断,现在结果非常清楚。到了2013年,我陆续认识了很多游戏行业的大咖,于是经常感叹,那些黑帮成员要是知道那些90后程序员是怎样写游戏挣钱而无生命危险的,估计都得羞愤得七窍流血……

许多年后,我才想起这个事情,我的体会是:

在知识积累这方面,我确实做到了“活在未来”。

因为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用知识挣钱,讲课、写书、创业、投资,都是靠知识的,且靠不断习得,不断改进,不断积累,才能产生有意义的知识。

而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尤其是“肉身”,当然一直活在当下——而“肉身”这个东西,也只能活在当下了。所以我所说的活在未来,只能是思维上的活在未来。

你看,甚至不需要预测,只需要认真对待那些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若是经过思考,认为它们是正确的,那么就要笃信,并且按照那些道理践行自己的生活,那么,终究有一天,那些道理就好像是“显灵”了一样,明确无误地证明给你看。你就做到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别人困在当下的时候,你活在未来。

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2016年展望未来的预测。

经过2014年的思考,到了2015年上半年,我基本上得出了一下几个结论:

  1. 貌似消失的社群一定会卷土重来

  2. 新生代的社群数量一定超过上一代

  3. 新生代的社群,免费的一定会被收费的超越

  4. 以交易为核心的分享,一定会被以信息分享为核心的超越

  5. 可能成为社群壁垒的大抵上应该是收费和内容积累

于是,我开始跟身边的朋友说,收费时代来了,社群会逐步火起来……说了很久,其实没几个人搭理我。于是,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于2015年8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很多人都在说微信红利期早就过去了);到了10月底,积累了大约4万订阅用户;随后11月我开始动手搭建各种收费社群,也帮身边的一些朋友设计搭建……最后甚至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发一个可以作为社群工具的基础设施……而“新生大学”就相当于这样一个样板间,谁要是有本事建一个社群,那我就给谁复制一份,我们一起合作创建运营收费社群。

这一切思考行动都是公开的,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看我的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不太喜欢有什么事儿好像特别了不起似的总是藏着掖着,我总觉得可以言无不尽,反正我天天都在琢磨未来,有无数的进一步思考

再过一两年收费社群成为常态的时候,大家就能够清楚地认同了。于是这个层面上,李笑来又一次做到了“活在未来”。

请千万注意:我的预测并不一定正确。事实上,我自己知道的自己预测成功的数据不好看。但是我们知道,“不确定性”是不可消除的,于是只能按照逻辑行事。再过一两年甚至很多年,收费社群没有成为常态,那在这个层面我就没有做到“活在未来”,或者说“活在了错误的未来”……可那又怎样呢?反正我这种人早就放弃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感

活在未来这事儿,做到一次就很开心了,收获不可想象——可问题在于,一旦开启了这种模式,一旦有一次清楚地成功,后面就停不下来了,因为做到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自然,乃至于最终只能在思维上活在未来。

读到这里,我们做一个预测:

最终,活在未来的人一定比活在当下的人有更多的财富。

道理很简单啊:

所谓的投资,就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这一周的话题,活在未来,其实是以后我们经常会重新回顾,再次展开,而且还要反复来过的基础话题。请保持耐心——尤其是对“突然之间有很多疑虑”带来的不适感的耐心。

请认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你曾经做过的最重要的正确的预测是什么?它为什么重要?

  2. 你曾经做过的最大的而自己最终没获益的预测是什么?为什么最大并且为什么没获益?

  3. 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你也知道“知识就是金钱”,为什么你实际上并没有重视这个道理?

  4. 每天花30min预测一下明天、下一周的事情,有哪些是你想到的但是身边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也许你会失望,想不到后者的例子。别有压力,因为你过去从来没做过这事儿)

  5. 评估一下身边的人,谁是预测能力最强的?为什么你并没与他建立深入关系?为什么你很少与他有深入讨论?

看网友留言,请戳:这儿。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向上 ↑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