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在牛人眼中是个怎样的存在

文/喵小哥

dushu
为个人之崛起而读书。

一.李笑来
以下是喵小哥从知乎的一场与阅读相关的Live互动中总结编纂,看看用知识变现的李笑来是怎样读书的。
李笑来,终身学习者,畅销书作家,天使投资人,连环创业者。自我评价是:一生得益于阅读的学生。在知识变现的时代,他和大家分享了如下读书经验:
1.我的读书路径是怎样的?在其中都经过了哪些境界的更新?
读书在最初很难做到目标明确,而且即便一上来就做到目标明确,会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失去获得意外好运的机会。在第一个阶段就应该漫无目的,能读什么就读什么,能读多少就读多少,不用挑,因为挑书这种能力是逐步积累的。回顾我的读书经历,在28岁以前,我连那时候男生都不好意思读的言情小说都会读得津津有味,这种饥不择食有很大的好处,随便罗列起码有如下3个:1-阅读变成了吃饭一样的需求,不需要督促自己,因为不读书脑子就会饿;2-经常有各种意外的好运,从莫名其妙的地方读到了原本不可能获得的知识;3-一不小心就积累了足够的里程——要知道,驾驶经验远比驾驶技术重要得多。
另外我有当图书馆馆长的母亲,懂得一些基本的选书原则,回复“选书”,《选书的基本原则》。
第二阶段,你不得不挑书了,因为挑书的能力必然在大量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我从来不想别人索要书单,因为我最初觉得那是别人的书单,不是我自己的书单,后来也就庆幸思了,因为没有别人给的书单,我自己考久了观察多了,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向别人索要书单,是使自己挑书能力逐步退化直至为零的最有效方法。
你的挑书能力不可能不长进的,除非你一定要让别人帮你挑书,除非你一直让别人帮你挑书。
就说我自己的经历,注意,我的选择结果并不重要,我的选择原则也许更有参考价值。当年我读着读着就开始觉得读者文摘貌似和青年文摘差不多,选其中一个就可以了嘛,再后来发现读者文摘里有太多编造的故事根本看不下去,于是就换成了读书,最终觉得还不错;再读着读着,就发现小说固然有趣,但是对于自己思考未来没有什么帮助;娱乐类的内容,影视貌似更有意思更复杂更有嚼头,于是我就开始读非虚构类的书籍,虚构类的快感则选择到影视作品当中寻找;随着年龄的增加,好奇心也开始进化,越来越发现猎奇的价值,越来越倾向于读那些符合科学方法论的文字。就好像好多小众电影也很敬业,就好像好多获得奥斯卡奖的也有烂片一样,所谓的经典书籍读来读去好像貌似价值也不是很高(注意,学术经典是另外一回事),于是我就果断放弃了对大师经典的迷恋。再后来我发现,自己更喜欢那些“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其实大多数所谓的知识是没有繁殖能力的,在我眼里最多算是没有什么具体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你知道“鬯”的读音是chang,再比如说你知道历史学家陈寅恪的恪读作ke而不是que,比如说你知道有的人是三色视觉,另外一些少数人是四色视觉,又比如说人群中大约有7%的人有强光反射症状,抬头看一眼太阳就要打一个喷嚏,这类的知识其实是信息,没有什么繁殖能力的,它们不是那种你可以用来创造新知识新内容的东西,当然有的人就是喜欢这种冷知识,并且以懂得多而自得,这也是他们的一种选择,起码是一种选择嘛。
所以我有两个基本的价值观,1.我需要认清现实并思考未来;2.我更喜欢有繁殖能力的知识。于是我的兴趣最终转移到这类领域当中:非虚构类书籍,英文原版书籍,心理学,经济学,策略学,脑科学。
在这些领域里有是开始抓到什么看什么,看着看着就又会挑了,哪个出版社更为靠谱,哪个作者更有趣,然后就很快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读书开始变少了,我读的都是各种学术文献,我后来在网上买了国外的几乎所有的电子图书馆的会员,闲着没事儿呢就在里面翻,真的能比Google里的东西有意思多了。通俗读物和学术文献的最大区别在于作者的态度,学术文献作者并不关心读者是否能够读懂,他们的想法是自圆其说且尽量写清楚,这是我的事儿,能否读的懂,这是你的事儿,我才没有空掰开了揉碎了生怕你读不懂呢。所以大量阅读学术论文是很能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注意不是阅读能力,重点是理解能力,这个后面还有提及。
批量阅读学术文件就好像离开父母独立生存一样,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害怕,但是没过多久,就开始可怜起过去的自己,过去自己怎么那么傻,竟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来什么就都没有呢,本科教育结束之后,理论上来讲,就应该吧大部分时间用来读学术文献,很可惜,貌似在我们国家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学术研究被翻译成通俗读物这个时间滞后实在是太严重了。比如说,学习关键期理论就被质疑得体无完肤,20年之后还在中国大行其道,说小的时候不学英语,长大就废了,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太坑人了。知笔墨上懒得出版的书《人人都能学英语》,读完之后肯定会大呼,竟然被骗了那么久。zhibimo.com
到了第四阶段,我赶上了好时候,大约就是我30岁,2002年前后,那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信用卡在Amazon上买原版书了,又过了些年大部分原版书都有了电子版,于是不知不觉我在自己电脑里给自己建了一个图书馆,这个时候我到了需要大量检索阅读的时候,所谓检索阅读就是有目标的阅读,大概就是知道哪些书有哪些领域的内容,运用全文检索功能,当你需要什么就通过关键词把相关内容找出来参考。
等我过了40岁我又到了第五个阶段,我又回来了,什么都看,虽然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挑,挑书已经成为了一种内建的能力。有的时候需要刻意控制,当它不存在。为什么什么都看呢?因为目的性没那么强了,或者说目的性没必要那么强了,我们更需要了解真实的世界。别说书了,就是那些app,我也会找那些看起来并不适合我的东西,比如陌陌,几年前,我为了搞明白陌陌的主流用户是怎么想事儿的,我注册了5-6个账号扮演不同的角色,期间的见闻足够我写一本小说玩的。最近我又迷上了一个app叫快手,绝对是大开眼界的。最近我又迷上了一本小说——死人经,并不是迷恋小说本身,而是觉得那么长的小说,居然有那么多人磨磨唧唧地跟着,我很想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了解真实的世界很重要,尤其对于我这种终极宅男更是如此。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虽然很难,但也不是做不到。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路径,从泛到精,再到泛。
另外一个维度的路径叫,从全盘接受,到部分接受,到不能接受的部分也多想想……我觉得这是三种境界,我觉得所有人都是这样开始的,还记得小时候说“别跟我犟了,书上就是这么写的”,随着读书、挑书的积累,你就跟我一样会发现,无论什么书,都有你无法接受的部分,或者是你完全不应该接受的部分,你开始思考,你开始判断,你开始筛选,过了40岁,等到了第三个境界我才觉得庆幸,第二个境界虽然比第一个境界好,但是说实话也没有好出多少,常常会因为一时的好恶错过很多的精彩,现在的我感觉世界广阔了许多,境界不同了之后,也就完全没有了心理负担,别说我读死人经,别人觉得low,而我觉得不low的东西,我甚至偶尔会仔细看一看迷蒙的文章,我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反正我们没有本事在任何地方学到我们应该学到的东西。

2.我的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我用的阅读,而不是读书,因为我很多时间读的不是书而是学术文献,我总是觉得通俗读物还是很慢,得等到malcolm gladwell这种人把学术文献翻译成通俗读物,这个路径太长了,直接去读学术文献效率更高。那么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非常明显——改变生活。
知识改变命运并不是空话,最值得拿出来讲的是这么一件事。90年代我还在读高中,有天走在大街上,见一群人敲锣打鼓人头攒动此起彼伏,干嘛的呢?抽奖,一块钱一个刮刮乐,最大的奖是一辆江铃小轿车。那尖叫声唏嘘声把我吸引了过去,我用我兜里仅有的两块钱挂了两个,当然什么都没中,没过多久我学了点概率常识,你知道概率是高中学的嘛,恍然之间觉得以前的自己太傻了,因为任何一个学过概率论的人,其后是不可能去买彩票的,因为那等同于对自己已经增长了的智商的侮辱。你明白了吧,所谓的智商是可以学出来的,并不是天生的。
另外一个事儿是关于我老婆的,许多年前刚在一块的时候我们有过一次剧烈的争吵,之后她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跟你吵,过了一会儿又说肚子疼,说可能是来事儿了。之后有一天我去图书馆查阅了若干本书才反应过来,原来大部分女性在经期前后都会有激素大幅度波动,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情绪失控,而临床上很早就有调节激素水平的药物,且基本上没有什么副作用,于是呢我就做了些摘抄带给她看,于是呢她就没有了病耻感,去医院让大夫给她开了些药。以后,偶尔也会有起伏,但是她会说也许这几天就这样吧,我去把药吃了,多休息一会儿就好了。许多年之后,她的慨叹就是,知识真的是可以改变命运。
所以对我来说阅读的目的就是改变生活,改变生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习得新的技能,说出来大家可能不相信,连游泳这件事我都是看书学会的,这一点可以通过罗永浩同学做证,因为他的蛙泳是我在泳池边上仅靠说话教会他的。

3.我如何通过阅读学会各种技能?
3.升级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
3.1 不仅要只字不差地读,还要反复地读
注意,此处指非虚构类书籍。我相信在有时间有耐心的情况下,任何技能都是可以通过阅读多多少少习得的。过了25岁之后,你再回过头看看初中高中的教材,你会无比惊讶,这么简单得东西当初怎么会觉得那么难呢。很多人只是没有试过而已,其实试试就明白了。小的时候觉得数学难,然后一辈子就那么觉得了,其实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25岁之后的你,只要学习习惯正常,也许只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能把高中,本科的整个一学期的数学教材全都过一遍,然后惊讶于之前自己的理解能力之差,惊讶于今天的理解能力之强。
别总觉得“专业”这事儿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 —— 事实上,只要你学习能力足够专业,无论什么,其实都可以学得比较专业。另外还要学会一个很多人都不会而且一辈子都没有想过要学会的本领,我很早就有这个本领:一本书,只要必要,即便是读不懂,也要读完。
谁说好书读一遍就可以读懂了啊?谁说好书就不能读好多遍呢?这些问题看上去像废话,但是仔细想想就知道了,绝大多数人就是这样败下阵来的。为什么这个本领那么重要呢?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常常并不是线性的,不是那种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干掉大boss通关的模式。你想想看,没有难度的知识,是不是大家都学会了,乃至于相对价值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呢?但凡有点难度的知识,从结构上来看常常是递归结构的。
有些书是这样的:想要深入理解第一章,依赖于你对后面某一章,例如第五章的深入理解……这样的结构类似于数学里的递归,于是这类的书籍,就是只能通过反复阅读才能够理清思路的,如果递归这个词你理解起来费劲,那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另外一种类比,你见过这种图吗?
通过2D平面显示3D图形的时候,如果不借助虚线,中间的点是凹进去还是凸出来的呢?那么你也可以这么想象,有些知识是平面的,相对简单一点,而有的知识是立体的,在2D平面里理解就费劲一点,就像在迷宫里一直试错一样,直到找到通路。
其实小说都是这样的,有的小说在作者刻意设计之后,你如果不是反复读两三遍,有的地方你就漏掉了,高手拍电影也是这样的,赫穆兰道、禁闭岛、盗梦空间、低俗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这些都是一样的,看一遍你是看不懂的,甚至有的地方需要看好几遍才注意到。所以你就要有这种本领,读一本书即便读不懂,你也要挣扎着读完,读完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就是人们描述的那种有悟性的人。读不懂不要紧,要读完,而且要反复读,相信大脑有成长能力,这一点真的放心的话,你就是真正有悟性的人。什么是悟性啊,就是想不通的东西反复地想,想着想着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上就找到通路了,这就是所谓的恍然大悟啊。
其次,你要理解一个重要的原则——用。学而不用是绝大多数人失败的根源,我曾写过整本书。- 人人都能用英语(公共帐号后台回复“英语”) – 什么是践行(公共帐号后台回复“践行”) –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公共帐号后台回复“专栏”)
最后,经常被人遗忘的是,读书其实是一种社交活动。我总是花很多时间去读书的书评。为什么?因为我总能在别人的留言里发现自己的遗漏,总是有自己理解的不够全面的地方,即便是自己挣扎了,也鬼使神差地错过了重要的内容的情况,难道你就没有遇到过吗?
在现实生活中,读好书也是提高自己社交层次和能力的重要工具。我猜你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事实。比如说我个人,我有个朋友是愉悦资本的戴汨,我们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就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本来是谈一个项目,没过一会儿我们发现我俩手机里读的书第一屏是一样的,那还聊什么项目啊,项目那么没有意思,我们聊了一下午的书,开心死。
过去我们的活动局限在狭小的地理空间范围内,身边读书的人总是密度很低,现在不一样了,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无论多么冷的书,都能在网上找到评论,这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啊。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无论网上的什么读书会,都有各种各样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豆瓣也是个很好地社区。
3.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有效工具 —— 写作
除了积累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写作了。一句话描述——像作者一样阅读。在学习领域里,背后激励一模一样的还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窍门——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写过另外一篇文章:《阅读只有一种 —— 精读》(公共帐号后台回复“精读”)。读过之后,你会对上面两句话有更深入的理解。

4.我如何提升自己的“阅读操作系统”?

问答环节:

路人 每次读书都读一半后坚持不下去,真悲伤。
求建议……
李笑来 读一半坚持不下去的通常是因为你心里并不觉得它是好书,而是别人说它是好书。所以并没有什么好悲伤的。
所以找你真正喜欢的书看,别人不让你看你都会跟人家急的。
路人 碎片化阅读实在太多了,看起来很多文章都很有用就收藏。造成保存太多其实并不能看。请问如何有效管理这些知识并从中获益?
李笑来 我从来都不认为碎片化阅读有真正的价值。你见过谁捡硬币捡成富翁的。
不要在没有系统的地方寻找系统,不要在垃圾堆里寻找宝藏。我不觉得这些所谓碎片化的东西有什么大的价值,很多时候它们只是作为消遣的工具。
路人 通过您的书和文章,感觉其实您是想表达一种思考方式,可这种活法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比如您说不过节,想自由安排时间,家里人会不高兴吗?
李笑来 这个需要有效沟通。
最初家人也是不太高兴的,我会跟他们解释清楚说我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用行动证明之后,他们慢慢理解了。
虽然我多次不跟他们过节,但是平时要是有空的时候,我会多陪他们一会儿。这样来看,他们也是觉得很划算的。
路人 纸书和电子书各有利弊,怎样做到一种可以随身复习的学习方法呢?kindle不能来回翻阅复习,纸质书又太笨重。
李笑来 我更喜欢电子书,现在的情况是我基本不看纸质版的书了。
kindle的版本不能够全文检索,我的做法是在amazon买完电子书之后用软件转换为epub格式后存入电脑里,这样就能够全文检索了。
路人
李笑来
路人
李笑来

二.罗振宇
想必大部分人都知道死磕读书的罗胖,此不赘述。不知道的面壁思过。
现放上视频连接供大家参考。详戳这儿。
本视频主要观点如下:
1.
2.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向上 ↑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