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元认知能力(问答01)
2016-10-4 星期二

看了昨天的文章,不少读者已经开始尝试坐享了。
简单的一个坐享,以为很容易就能坚持半小时,谁知道几分钟就睡着了。
这是一位读者在后台的留言,相信刚刚开始坐享的朋友应该都有类似的体会。
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你之前没有做过相应的训练,所以无法立即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反过来被他所控制。
要有耐心,要有耐心,要有耐心。
看起来再简单的事情,做起来都没有那么简单。不过只要耐心地做下去,就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路人甲 | 被动的全神贯注是设计者们设计出来的,他使得人们兴奋上瘾。而主动的全神贯注则是自己作为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他需要让自己兴奋上瘾。那如何把一个技能锻炼设计的让自己上瘾呢? |
---|---|
李笑来 | 技能的最初锻炼或多或少都要依赖于兴趣。 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总会比较容易进入全神贯注状态。 不过如果没有“刻意练习”那么这个技能的提升恐怕也非常有限,而且无法做到主动全神贯注,更不用说对元认知能力提升有什么帮助了。 和我一样弹吉他的同学有一点比较幸运,就是有一首经典曲目《Romance of Love》。不论你吉他水平如果和,都可以弹,而且永远很好听。同时它也有各种升级版本,供你挑战。 所以如果你需要一个自己设计并且足够让你上瘾的锻炼方式,最好能够精确地控制锻炼后的反馈。 虽然不一定是每次练完就有的反馈,但是应该找一个合适的频率不断给自己激励,然自己看到成果,进而激发更多的兴趣。 这种刻意练习的设计会让你慢慢形成一个正循环,从而能够持续不断地训练下去。 |
路人乙 | 做有兴趣的事刻意锻炼元认知,那玩游戏算不算呢?玩的时候全身心的注意力都用上了,而且这是边上的人说什么基本也被大脑过滤了。这算得上练习吗? |
---|---|
李笑来 | 先回答你的问题:
不算。 其实我在文章中已经提过了,这里再重复一遍: 我们这里所说的,其实是“主动的全神贯注”。 玩游戏、看小说虽然也是全神贯注,但那时被动的。换句话说,这时候并不是你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是他人设计的套路再控制你的注意力。 我们锻炼元认知能力的重要一步就是要学会“主动控制注意力” 所以我才会提出:专注于提升某个特定的技能。一方面你因为有兴趣,容易进入状态,另一方面,技能的提升又需要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我们才算是刻意训练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
路人丙 | “生气”与“知道自己生气”的确大有不同。我大部分情况下知道自己生气了,但还是忍不住。很多时候只是“迁怒”,并非为这件事情本身。这点需要提高认识,将当下发生的事与之前的区分开。 |
---|---|
李笑来 | 能够区分“生气”和“知道自己生气”的不同,说明你已经开始反思了。
我们平时说的“迁怒”,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为什么生气。想着想着就乱了,乱了之后就不管对象,先发一通火再说。 这也是为什么说锻炼元认知能力很重要。 元认知能力并不会让你从此以后不生气,这就像《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并不会让你掌握控制时间的秘诀一样。 但是你能通过元认知能力的提升,知道自己为何生气,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情绪。这就像你无法控制时间,但是你能通过控制自己来达成一定的成就。 |
路人丁 | 近来通过学习心理学,开始有意识观察自己的情绪,分析情绪来源,以及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虽然还会时常陷入各种情绪当中,但每次都能用更短的时间平静下来,并发现先前自己不知道的真正想法。 |
---|---|
李笑来 | 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已经在各种场合被反复提到,但真正听进去的人永远是少数。 实际上哪怕是控制情绪这么一件事情上,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也是那些有理有据的知识,而不是所谓的“宽宽心“、“放轻松“之类的安慰。 这类的安慰通常只能起到“治标”的作用,想要“治本”还需要通过运用心理学等等学科的知识来打到。 一旦你开始通过元认知能力来分析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本那些貌似无头绪的情绪其实都有自己的出处。 看清楚来源之后,自然就会知道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了。 |
路人戊 | 请问老师,坐享和反思可以一起训练吗? |
---|---|
李笑来 | 又碰到了一位心急的读者。
无论是坐享还是反思,其实都是在锻炼我们把控注意力的能力,进而提升元认知能力。 坐享锻炼的是你感知注意力的能力。如果之前没有过类似的练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容易。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就需要练习好一阵子。 反思则相当于你已经掌握了控制注意力得方法,进而把这些注意力放在引发情绪的问题上,这就是你不断运用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不要着急,也不要想着如何一次就把每件事都搞定。 |
看网友留言,请戳:这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