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把“万能钥匙”(问答02)
2016-10-12 星期三

生活中,你能找到的钥匙种类和数量其实是相对的。
换句话说,平时你涉及的领域越多,在每个领域了解的越深,你就更有可能找到更多且更优质的钥匙。
举个例子。心理学其实就是一个隐藏着大量钥匙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愿意花时间好好去查找,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利用起来解决生活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与伴侣吵架,却总也找不到要的解决方法。
其实只要一点点耐心和思考,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就已经有答案了。
路人甲 | 利用多维度思考,知道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意识到问题不在锁,而在钥匙上。拼命找了N把钥匙打开锁之后,有可能发现对面有窗户,拿个梯子爬进去就可以了。 |
---|---|
李笑来 | 不论是门前的锁,还是对面的窗户,其实都是对于我们面临困难的一种类比。 这位读者其实说出来一个关键点: 多维度思考。 还记得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要想从平庸走向卓越,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维竞争”。 它不但可以有效地帮你避开很多竞争者。更重要的是,你了解的领域越多,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更有可能想出别人不曾想到的、甚至想不到的解决方法。 比如当我没有基本的统计学知识时我不会知道编写一本词汇书的要点其实在于“词频统计”。 当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时,你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变多了,相应的自己能够应对的钥匙也随之增加了。 |
路人乙 | 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去分析下问题的性质呢?有些问题本身就涵盖答案,有些问题就像笑来老师说的那样,应该去其他地方找? |
---|---|
李笑来 | 准确地讲没有哪些问题天然涵盖答案,这就像插着钥匙的锁头不能称之为锁头一样。 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产生“原来答案就在问题中”的感觉呢? 我们不放回想一下之前的问答。当时我们说过看书最重要的就是“看不懂也要看完”,因为很多知识要等到学完后面的内容才有更深的理解。 想必多数人都有过面对同一个问题,恍然大悟的体会。 那种方感觉就是,原来这么简单的道理,书中都已经说明白了,我怎么才知道。 其实不是你没有看到插在锁头上的钥匙,而是当初的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把钥匙的存在。 随着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那些原本在你的世界中不存在的钥匙会慢慢浮现出来,这个时候你才会突然发现原来这个锁头上其实已经有了钥匙。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
路人丙 |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思维理念,不过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后,很难找到对应的钥匙。老师是通过积累把很多事物联系起来的。但是对于积累有限的人来说,应该怎么办? |
---|---|
李笑来 | 每个人都要从现在的起点开始慢慢积累,这一点上没有捷径。 如果说因为自己现在积累的少,所以就放弃的话,那估计永远也不能解决问题了。 这里可以给你的一个建议就是: 时常回顾自己已有的锁头和钥匙。 你可能已经有了些钥匙,同时也碰到了些锁头,只不过他们现在不匹配。 这个时候不要停下来,要继续寻找和积累。更重要的是时常拿出来试一试,看看哪些新找到的钥匙可以打开过去的锁头,哪些新人 碰到的锁头能用过去的钥匙打开。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回顾,多总结。 手里的钥匙和锁头多起来之后,很容易忽略这一点。有时候仅仅是因为缺乏整理,就错过了打开锁头继续前进的机会。 |
路人丁 | 这两天已经开始尝试从别的地方找钥匙,但感觉还是有些不明白。 |
---|---|
李笑来 | 开始的时候“有些不明白”其实是正常的。 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转而去现实生活中实践时,所有人都要经历这个“不太明白”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恰恰是把多数人挡在外面的一道门槛。 很多人最终没有寻找到钥匙,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找错了地方,而是他们无法忍受暂时找不到,暂时没有头绪的不安全感。 我们之前说过,如果不放弃一部分安全感,就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在践行每周学到的理念时,其实也是需要大家放弃一部分过去已有的安全感,而将注意力集中到现在的方法中。 找的不好,找不到,都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断总结和回顾,就会发现越来越多优质的钥匙。 |
路人戊 | 针对一个问题,生活可能会有很多把钥匙,也可能是一把钥匙盒,根本不知道哪一把钥匙是对的。这个时候要怎么做?是继续研究问题,把问题想通了让再找钥匙?还是拿着钥匙盒一把一把地试? |
---|---|
李笑来 |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不过更为高效的方法可能是: 边试边总结。 既不要一门心思地只研究问题,也不要用蛮力一个一个试验。 既然已经有了一些要是,那就不妨给他们简单归一归类,每种类型的钥匙拿出来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随后再从试验结果总结出对应的规律,然后堪堪碰到此类问题以后可以如何快速地选出合适的钥匙。 这样的过程重复几次之后,能够准确找到钥匙的概率就会提升,而你也会找到合适自己的挑选钥匙的方法。 |
看网友留言,请戳:这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