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int-12 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

2016-10-17  星期一

suosi
有些人的世界里可能根本没有“坚持”这个概念。

我经常在各种讲座过程中提起来这件事儿:


对现在的我来说,毅力和坚持,都是并不存在的概念;之前也有过、用过这些概念,但后来我主动把它们从自己的“操作系统”剔除掉了……

我在罗辑思维出品的“得到”上开通收费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之后,成了罗辑思维员工最喜欢的作者——这真的不是吹牛,因为我经常请他们吃饭。没有人不喜欢经常请客的人罢?

他们告诉我,他们内部开会的时候,说:
你看看李笑来,那么有钱还那么努力,他赚不到钱谁能赚到钱?

这话真的是莫大的褒奖,不过,确实有不对的地方。那儿不对呢?

努力,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坚持这个概念在我的世界里也不存在一样。

我一向有个看法,若是某件事儿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么这事儿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啊!

“骨子里”,并不是一个完全比喻的说法,我们的底层反应来自于内脑与脊髓连接处,也就是说,那儿还真的是大脑深处(你看,相对来看,“内心深处”是一个相当落后的概念)……你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信你就试试?再试试?反正你这辈子都放弃那么多回了,再多一次无所谓的。

我很早就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我磨练出一个策略:
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之前,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个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甚至多重重大意义。

比如说,以我目前的情况,用写文章赚钱,我是很难有动力的,至少不会有极大的动力——这只是大实话。那怎么办?我得想出个办法,赋予它一个重大、甚至伟大的意义。于是,我决定,这个专栏赚到的所有税后收入,我都要捐出去,放到一个鼓励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奖学金里去……

接下来发生的变化是这样的,我的大脑开始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创意层出不穷……

为什么?因为我算了一下,在目前的订阅量下,相当于是每字一百元,于是,只要我写出个二三十字的句子,就相当于能够资助一个优秀学生一年的奖学金,两千块。一篇文章按两千字左右计算,那就相当于能帮助一百名大学生……这动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写着写着写高兴了,就不管字数了,超出一点就超出一点吧,反正得缴税,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啊!

 

所以,你现在能明白了罢?对于我这种人来说,一旦决定做什么事情,是用不着坚持的,用不着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们这种人的世界里,这不是那种苦哈哈的坚持,臭哄哄的努力,这叫什么?这是干脆停不下来啊!多有意思的事儿啊?谁敢拦着我我就跟谁急!

这种策略我用了一辈子。当年为了进新东方教书,要考TOEFL/GRE,要背两万多个单词。这一听就是苦差事。刚开始我也这样觉得:靠,这哪儿是人干的事儿啊?!

然后,我就花了一个下午琢磨,有没有办法把背单词这事儿赋予一个重大的意义呢?很快我就想到一个。考过TOEFL/GRE,拿到高分,在新东方教书,据说年薪百万,那……一个单词就相当于50块钱,这个爽啊!

原来我计划刚开始现每天背五十个单词适应一段时间呢,想到这一层,马上决定,不信,第一天就要转上5000元!这一转眼都是许多许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能想象在那样的时代里一天赚5000元人民币是什么心情吗?!

到了第二个月,我觉得很不过瘾,于是开始每天赚1万元人民币,试了试,觉得也不是太难么!——当然,后来真到了新东方开始教书,发现年薪百万是扯淡,税都做不到,我连讲课带些书,好不容易折腾到税后年薪50万……在那里赚了七年的钱。算算每个单词竟然粗略相当于175块钱……也是醉了。

所以,你看,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

一念一世界。这是很实在的道理,一点都不虚。所以,对我来说,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上每周跟大家一起升级一个观念,就相当于带着几万人每星期都要穿越到下一个“平行世界”,真的很爽,爽到根本停不下来的地步,你觉得我需要坚持吗?我需要努力吗?你现在还觉得这两个概念有意义吗?它们完全没用。所以,在许多年前,我就把这两个概念从我的脑子里剔除去了。

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其他人需要坚持、别人需要努力才行的事情,在你这个“别人家的孩子”的世界里,是“甘遂停不下来的事儿”,是“谁不让我做我就跟谁急”的事儿,除了上面提到的“为它赋予很多意义”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与技巧。

当你决定习得某项技能的时候,在你已经“想办法赋予了它很多正面意义”之后,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为“没有它的存在”赋予很多负面意义。拿出一张纸去罗列,花几天甚至几个月去罗列:

  • 如果我没有这项技能,那现在有什么事儿我根本就做不了?根本就没有机会?
  • 进而,在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会失去怎样的机会?
  • 如果我最终竟然没有掌握这项技能,我就跟那些人是一样的?他们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么凄惨?

不仅要罗列,还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可以想象出来的细节“栩栩如生”地写下来——相信我,这会“吓到”你的大脑(准确地说,是把那种你所需要的恐惧深深埋入你的潜意识),然后它就会在很多时候自动工作了,催促你赶紧弄,否则它就焦虑,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另一个尤为重要的技巧是:

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拥有那项技能的人以及人群(买房、学开车……都是社会化学习),尽量与他们共度大量的时间;如果没办法一对一交流,起码也要时刻关注他们……

社交,从来都是学习活动中的一部分。

你可能并不知道,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胖子,很可能发生的是,你会慢慢被“传染”成一个胖子。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现实。首先,因为你的朋友是胖子,那些胖子的存在影响你对“肥胖”这个概念的理解;而后,更为重要的是,当半夜他们叫你去吃夜宵,笑嘻嘻地说,“喝点啤酒呗”的时候,你会欣然接受……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当你与拥有某些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现”、“感受到”那项技能其实是自然而然的,很实用的,没有他是根本不行的、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这些判断上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行为,你的感受,于是,很多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很艰难”、“很痛苦”、“很难坚持”、“没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里全部变成了“真好玩”、“停不下来”、“要是能够多玩儿一会就更好了”的事情……

这就是我为什要办一个“新生大学”的原因——仅仅相互见得到,相互知道对方存在,对于学习者、追求进步着来说,都是巨大的价值……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另外,你可以到我的微信公共账号“学习学习再学习”(xiaolai-xuexi)上回复“镜像神经元”,就可以看到一篇文章《别人打针你会疼吗?》,去了解一下什么是“镜像神经元”——这也是为什么学习必然是一种社交活动的根本原因。

所以啊,你也把“坚持”啊、“毅力”啊什么的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剔除掉算了罢。


思考与行动


  1. 你有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做起来兴趣盎然毫不费力,别人却常常感叹自己学不会、坚持不下来的?

  2. 你最近在“坚持”做什么事情?马上开始试试,用文章里说到的这些手段,把那件事变成“干脆停不下来”的事儿——试试罢,很有意思的!

    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尽量远离那些“负能量深重”的人了嘛?他们对你的实际影响可能比你能感受到的、能想象出来的大,且大出很多很多背——因为那影响是“骨子里”的,深入你的潜意识的……于是,很多的时候,你甚至会在被影响之后不知道已经被深深地影响了,你说可怕不可怕?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愿不愿意写出来给这里的朋友看看?

看网友留言,请戳:这儿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在 WordPress.com 上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向上 ↑

%d 博主赞过: